欢迎访问泛学谷范文大全网!

高一描写苏东坡的作文五篇

天下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作文是另一种方式的与人交流,在倾诉中宣泄情感,陶冶性情,平静心灵,还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收获,写作能让作者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,这种感受是作者写作中的收获。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描写苏东坡的作文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!

高一描写苏东坡的作文1

“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。”一个情绪非常落寞的人,在被贬黄州之时作下了这首词。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这就是宋代诗人苏东坡。苏东坡多才多艺,它不仅是一个文学家,一个诗人,还是一个政治学家,一个教育家,一个美食家。他29岁考中殿试第一名,并已得到了皇帝的赏识,与弟弟苏辙一起在文学的战场上连战连捷,在经历了无数波折后,1085年,他45岁的时候,当上了李白梦寐以求的翰林学士。

苏东坡少年成名,年轻有为。不过一生大起大落,跌宕起伏,一波三折。如果要问为什么?那就是因为口无遮拦,不会俯首称臣。在宋神宗在位的时候,也就是1067年,王安石变法开始。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谷底,也就是乌台诗案。1080年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在高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,开始了人生的精华部分,也就是他一生的山峰——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。晚期,由于觉得离政治漩涡太近了,便主动出使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。晚年,因新党重新执掌主权,而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天下,原想与弟弟苏辙一起归隐颖州,谁想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他处处为民着想,绝对不会因为皇帝的政见而改变自己的看法。他口无遮拦,不吐不快。可是,正是因为这样,才造就了自己的一生。

苏轼总是以乐观面对他人。在被贬谪这么艰苦的条件下,苏轼,这个人物始终没有改变对世事的看法。相反,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,他躬自反省,勤勉务实,苦中作乐,著书交友。更可笑的是,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,不但没有伤心欲绝,还做出了美味的佳肴——东坡肉。在这一路山山水水中,在无数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中,他褪去了曾经的锋芒和犀利,他变得朗润温和,变得豁达潇洒。因为他觉得,这难道不是朝廷给他第一次机会让他悔改吗?

苏轼,苏东坡,达观自我、超然物外、旷逸气质、热爱生活、诙谐天真、从容不迫,完美的结合成了一个可爱的东坡,一个伟大的东坡,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永恒不朽的东坡。

高一描写苏东坡的作文2

苏东坡风雨的一生,我们或许永远无法亲身经历,只得停留于书本,然而他的释然心境和人生态度却是我们需要拾起的……

就算道路曲折,他也能够写下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;就算风雨弥漫,他也可以“吟啸且徐行”,哪怕你将他一贬再贬,他甚至可以一笑置之地放下。“一点浩然气,千里快哉风”那样的豪迈霸气,没有一处不透露着刚正不阿、超凡脱俗的气质,试问,如今,几人能够做到?

苏轼,一袭布衣,坦率纯真。在他的一生中,乌台诗案使他的征途一下子到了最低点,那就好像万丈深渊般。黄州,一个凄凉的城,囚住了苏轼的形,却囚不住他的神。他不附权贵的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,却因那样的一身正气和不阿谀奉承使他一生的仕途变得坎坷。然而,即便如此,苏轼却能够把酒临风,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,却不觉苦闷,因为有词足矣。他给自己寻找精神寄托,苦中作乐,自己耕种、造房、写作,与农夫相契合。在当时,纵有多少豪情壮志,又能与谁诉说呢?

当苏轼驾一叶扁舟来到赤壁。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面对这古战场,面对这一片江水,他陷入沉思。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时也反省着,他清醒了,不再悲观了,于是便是“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”他泛游赤壁之后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。余秋雨先生在《东坡突围》中写道:“苏轼选择了赤壁,赤壁也成全了苏轼。”

苏轼,豪迈之下,点点柔情。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,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”这深情的悼亡词,是东坡为亡妻所作,以及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“的痛楚与哀愁。尽管隔着近千年的时光,我们仍能感受这般的痛苦之深、感情至深。

在宋朝乃至如今,苏轼的无人可替何尝不证明了他自己?他的心如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般轻盈,他的心有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淡然,他的心更有无畏于世事变迁的坦坦荡荡。

即便离我们如此遥远,但他用他的诗词拉近了后人与他的距离,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,不管时代如何在变化,苏东坡依然是苏东坡,豪迈却带着点点柔情。相信直到有一天,我们会发现就如《生命中的土地》所写到的,东坡与苏轼一起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!

高一描写苏东坡的作文3

人人心中会有两种心态,一种叫“乐观”,一种叫“悲观”,但我坚信,我们能让乐观打败悲观。换言之,每个人都能培养出乐观的心态。

这是我国“唐宋八大家之一”的苏东坡先生留给我的启示。

坦白地说,我对东坡先生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豪无兴趣。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对他的不敬,至少我心里是这么想的:我如何学习与他无关,我学习到多少知识也与他无关,我无需“成为”或“模仿”他。

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心态,目前,全球十分之一的人所具备的心态—乐观。

“心烦手不闲,手忙心怡然”东坡先生在四十二年的为官生涯中,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下放中度过的,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,而是将一腔热血与悲愤化作了文学创作的动力。

像东坡先生这种豪放主义的词人,就是悲伤注满身体之后,让灵感与之一起爆发。

东坡先生在流放生活中,心中虽然烦闷,但却并没有无所事事,反而事必躬亲,进而培养出耕地、烹调等爱好。在劳动中,他心情也变好了。于是,他很快便成功地把“致君尧舜上”的入世心态,转变为“聊从造物游”的出世心态,并激发出独特的创造力。最典型的是,东坡先生在下放黄州、惠州期间,创造出二十多种菜肴,如东坡肉,东坡鲫鱼、东坡豆腐等,这些菜品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。

东坡先生最后一次被下放到儋州时,已是六十二岁高龄。据史书记载,东坡先生当时是抬着棺材去的,因为怕自己在当地呆得太久,不能活着回来。但他的乐观造就了顽强的生命力,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挺了过来。

其实问题不在压力本身,而在于对待压力的态度,也就是说,用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,就会让头脑变得更灵活。更重要的是,一条路走不通,乐观的人不会“撞了南墙也不回头”,而会转向其他路径,他们希望获得成功。一件事没做好,会激发出从事另一项工作的创造力。

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都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。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,也是由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。那就让我们随时播撒乐观的种子吧!当我们失意的时候,这些乐观的种子就会开花、结果,重新点燃我们的人生。

高一描写苏东坡的作文4

古往今来,无数的文人墨客,创作出多少璀璨瑰丽的诗篇,在这些诗篇当中,酒被不断的提起,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诗词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。无论是三国曹操的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,还是宋代范仲淹的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”……在任何一个时代,酒都被写入了诗篇当中。

而这在宋代的苏东坡笔下,亦是如此,只不过酒在他这里,被赋予了苏东坡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味道。

酒于苏东坡而言似乎是万能的,绝不是仅能用来借酒浇愁那么简单。外出打猎时饮酒能让他“酒酣胸胆尚开张”;泛舟湖上惬意时“举酒属客”亦能让他有“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”的奇妙感受;凭古吊今的时候“一尊还酹江月”能让他摆脱生活中的嘈杂与烦忧,得以释怀。就像他自己所写的那样“使我有名全是酒,从他作病且忘忧”,酒,能带给他名气与灵感,使他大醉后创作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,也能带给他忘却烦恼时的自在与解脱,能带给他一切的一切……

那么,既然酒之于苏东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,他是否真的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呢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这便是酒在苏东坡的这里的另一种独特风格。

苏东坡的身上是贯穿着一种较为深厚的理性精神的。读他酒后所写下的“飘飘忽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”所感受到的并非是大醉后的酣畅淋漓以及李白那“唯有饮者留其名”的潇洒狂妄,这句诗充斥着的是一种淡雅的唯美,品了几小口酒后的小乐与美妙。苏东坡饮酒几乎从没有彻底醉过,更未有过李白那样的“但愿长醉不复醒”。事实上,苏东坡即使在《水调歌头》中说自己“欢饮达旦,大醉”却也在诗词最后留下了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这样理性、泰然处之的千古名句。或许正是因为他这种醒醉交融,既醉即醒的饮酒风格,才使他的诗句在感性与理性的天平上永远平衡,不偏不倚,在感慨遐想的最后终归能回到现实当中。

苏东坡对待酒的态度就如同他这个人的性格,既不会大喜亦不会大悲。用自己的自嘲与幽默照亮周围的黑暗,用自己的理性让自己不要在“梦”里睡的太久……

这就是苏东坡为他手中的酒所赋予的性格与魅力,酒与他相伴终生,他也使酒变成了他想要的那副模样。无需大醉,小饮几樽,诗词亦可豪放。

高一描写苏东坡的作文5

苏轼,一个响当当的名字,相信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。但在看完纪录片《苏东坡》以后,我才认识到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。

苏轼有才,且是极其有才。嘉佑元年他参加科举考试,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,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当即震惊了他。他本想给苏轼一个第一,可他误以为这文章是他学生曾巩写的,给第一可不太好。于是苏轼以第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。欧阳修也曾说,自己每当读苏轼的文章都要冒汗。后来,一再被贬的苏轼给宋朝词坛更是带来了美的震撼。当时他的水平就超越了宋朝著名词人柳永。在苏轼笔下,万物皆可写,而不再是拘泥于男女之情。是苏轼将词推向了顶峰,造就了文坛新的时代。

他不仅仅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,他还是一个大美食家。

元丰二年,他被贬黄州,生活艰难。每天的饭食都难以入口,市面上的肉又太贵,买不起,它便买来便宜的猪肉来吃。这种肉富人是不屑吃的,而穷人则是不会做。他自己下厨,做出来的猪肉肥而不腻,名为“东坡肉”。近千年后的今天,这仍是一道极有名的菜。不仅有“东坡肉”,还有“东坡饼”。

有一天夜里,他和一个方丈在聊天。突然他感觉到饿了,庙里的小和尚说有碗剩面,就去热烘。谁知小和尚竟打起了盹儿。等他醒来,面已经炸至金黄,全然不是面了。苏东坡一尝,竟然十分好吃,于是这世上便有了“东坡饼”。

关于美食,还有这样一个故事。苏轼被贬至惠州,那里很穷,集市上每天只能杀一只羊,而当官的肯定都要去买羊肉,他自然是买不到的。于是他便买了羊骨头放在火上烤着,然后啃着吃。他还说,这样吃羊骨头,仿佛有蟹的味道。

苏轼虽为大文豪,一开始却也不是个完美的人。他年轻气盛时,才华外露,从不考虑他人感受。但乌台诗案后,他的人生不再顺风顺水。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。之后,他懂得了平凡人生的快乐,也成为了一个乐观豁达的人。能在朝廷当命官,也能小城陪民谈。在他眼中,人们都是好的,他也乐于去为大家好。苏轼拥有真正的大爱,他是一个天真的,也是一个可爱的人。

这就是真正的苏东坡,一个真实的、拥有大爱的苏东坡。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