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图形思维工具,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时,能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思路,提升记忆效果。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思维导图的常见方法的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!
思维导图的常见方法
树状图(Tree Map)
树状图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。
树状图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。在最顶端,写下被分类事物的名称,下面写下次级分类的类别,依此类推。
括号图(Brace Maps)
括号图多用于分析事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。一般括在图的左首写上主题,然后放一个大括号,囊括这个主题的主要部分,之后对每个部分用一个括号再描述细节。
桥状图(Bridge Maps)
一种主要用来进行类比和类推的图。
这是一种主要用来进行类比和类推的图。在桥型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,然后按照这种相关性,列出更多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。
气泡图(Bubble Maps)
气泡图通常用于定义事物的属性或相应的联系。
气泡图通常用于定义事物的属性或相应的联系,主要是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。在画气泡图的时候,一般在中心圆圈内写下被描述的物体,外面圆圈内写下描述性的形容词或短语。
双重气泡图(Double Bubble Maps)
双重气泡图也叫气泡图的升级版,这也是一件分析“神器”,主要用于两个主题间的比较和对照。
双重气泡图也叫气泡图的升级版,这也是一件分析“神器”,主要用于两个主题间的比较和对照,从而找到它们的差别和共同点。具体在绘制的时候是将两个主题分别画在两个圆中,周围的泡泡就是关于主题的属性或者联想,如果一个泡泡和两个主题都关联,那么它就可以用线跟两个主题圆都连起来。这样的好处是,两个主题有什么共性就可以一目了然了。
流程图(Flow Maps)
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件事情的各个过程(包括发生顺序、时间过程、步骤等)。
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件事情的各个过程(包括发生顺序、时间过程、步骤等)。绘制时通常是在最大的方框内,先写好这个事情的主题,然后用小方框描述完成这个事情所需要的每个步骤,并且用箭头将这些步骤联系起来。
多重流程图(Multi Flow Maps)
多重流程图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。
多重流程图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。绘制时首先定义核心方框,描述这个事情,之后再在左边方框描述事件产生的原因(用箭头指向核心方框),右边填写事件的结果(用箭头从核心方框引向结果方框)。这是一个先后顺序的过程,能够看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,通过考虑原因和结果来分析为什么,结果是什么。
圆圈图(Circle Maps )
圆圈图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,联想或描述细节。
圆圈图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,联想或描述细节。它有两个圆圈,里面的小圈圈是主题(主题可以使用词语,数字,图画或者其他标志或象征物来表示你尝试理解或定义的事物),而外面的大圈圈里放的是和这个主题有关的细节或特征。
思维导图的三种用法
第一种用法:提取“关键词”
这是思维导图主要应用方式。主要是通过对文章提出概括或细节性问题,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(时间、地点、 人物、事件、原因、结果等)。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上讲,这种方法主要在于培养我们目的性阅读的意识,提高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速度和程度,让 我们以导图的形式将文章的各级主题及枝节完整详细地展现出来,凡有所读,必有所得。
这种方法,一般针对文章信息明晰的提取性阅读,我们要做的只是按逻辑顺序提取、标注,算是思维导图最基本的应用方法 。
第二种用法:对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决策
逻辑分析决策,是指利用思维导图,对混乱的资料信息进行逻辑分析,得出结论或做出决策。这种方法不同于上一种方法的 信息全貌展现,而是更侧重信息分析,是对已知的信息进行筛选、分析,最终概括出观点、结论或做出决策。
如一篇结构较为松散的文章,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整合和逻辑分析,得出文章论点;或要在一件事情的选择上做出决断,把 各种选择的优缺点列出,通过分析各种选择优缺点对自己的迫切程度,斟酌损益,得出最终决定。
这种方法目前在软件中的应用不是很多,但对个人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帮助很大,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正视自己,明了做一件 事或不做一件事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,深层原因又是什么。而这些深层原因所反映出的心理状况,多数情况下是被我们潜意识忽视掉、却对我们 的人生发展影响重大的要素。
如果说关键词信息提取法考验的是按图索骥过程中的速度与细心,那么逻辑分析决策法考验的就是对外物和自我的分析。
第三种用法:头脑风暴法
这种方法,目前在精英特思维导图训练中也是没有的。但它是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·巴赞先生以及所有使用过它的人极力推荐思维导图的根本原因,简单说来头脑风暴就是从0到1、实现创造性 突破的方法。
头脑风暴在思维导图中的应用方法是:在导图的中间画上目的关键词的图像(最少要有3种色彩,以激发大脑思考的激情), 在图像周边,将自己能想到的与关键词相关的词语都写上,不考虑是否符合逻辑,不考虑是否具有可行性,尽管写下来,并将这些词以各种角度 延展或彼此间建立联系,直到将最符合主题的思路完整展现,算是一个头脑风暴的结束。
这种方法其实是最符合托尼·巴赞对思维导图的设定:以整体性、发散性、色彩性等符合人类大脑工作规律的特性再现个体思 考的过程,并使这种思考更有趣、更活跃、更具有创造性。
与前两种方法相比,头脑风暴是对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最有帮助的训练方式,因为它不是对信息的粗暴提取,也不是对现有资 料的整合,而是创造一件事物,使其从无到有的过程。
思维导图的八种基本形式和使用方法
1、圆圈图,定义一件事
Circle Maps - Defining in Context
Circle map 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,联想或描述细节。它有两个圆圈,里面的小圈圈是主题,而外面的大圈圈里放的是和这个主题有关的细节或特征。基本形状是这样的:
下面是国外一个幼儿园孩子做的圆圈图练习。左边是一个典型的联想型圆圈图;主题是海滩,可以联想到螃蟹、鱼、遮阳伞、海草、游泳衣、海豚,等等。
而右边的图,反过来,从现象、特征(details)让孩子去推断相关的主题是什么?思维练习的开始就是这么简单!
还可以用圆圈图帮孩子理解数学概念,虽然是一个简简单单的10以下数字,也可以让孩子展开很多思考和联想呢!
2、气泡图,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
Bubble Maps -Describing Qualities
国外很多幼儿园和小学都在用 Bubble Map 来帮助孩子学习知识、描述事物,因为这个真的比较简单和管用,最基本的气泡图是这样的:
圆圈图强调的是一个概念的具体展开,而气泡图,则更加侧重于对一个概念的特征描述。比如这个孩子在用气泡图分析一只鹰有哪些特征。看起来有点混,是不是?其实,檩子觉得,大家在实际带孩子分析问题的时候,不必太纠结到底该用哪种图,怎么直观怎么来,就行。
气泡图特别能帮助孩子学会使用丰富的形容词,有个孩子读完了《夏洛的网》,为书中的蜘蛛做了这样一张气泡图,在她眼里,这只叫夏洛特的蜘蛛具有一堆美好的品质:聪明、友好、有爱、有才、神奇 ...
3、双重气泡图,比较和对照
Double Bubble Maps -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
气泡图还有一个“升级版”,叫双重气泡图(Double Bubble Maps)-这也是一件分析“神器”,它的妙处在于,可以帮孩子对两个事物做比较和对照,找到它们的差别和共同点。这是基本形状:
一本正经的双重气泡图是这样的,把要比较的事物放在两个方框里,左右两边的圈是这两个事物各自不重合的特征,而当中那排圈就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。
比如,可以快速帮孩子去罗列和区分陆上动物、水中动物、两栖动物。
双重气泡图还能用来学数学。对小孩子来说,这样解构数字,能帮他们迅速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。
4、树状图,分类和归纳
Tree Map -Classifying
主要用于分组或分类的一种图。主题,一级类别,二级类别,等等。可以帮孩子用这种图来整理归纳一些知识。基本形状是这样的:
比如,用树状图去归纳下海陆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...
去整理一下几何里的基本形状概念 ...
有时候,还可以换种方式去用,分析动物的特征 ...
5、流程图,弄清先后顺序
Flow Maps -Sequencing
孩子们可以用流程图从先后顺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发展、内在逻辑。
一个家长用流程图告诉孩子该怎么使用在线英语阅读教程 Raz Kids, 挺有趣的:先听,然后自己读一遍,给自己录音,做小测验,如果10道题中至少做对了8题,祝贺自己,开始下一本书;如果没达到这个标准,重新阅读和做测验 ... 这么一画,相信这个孩子用RAZ的时候会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,目标是什么。
下面这张图有点小,大家可以点击放大看。这是看完著名绘本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(《野兽王国》)后一位家长带着孩子画的故事发展流程图,起因是什么,发生了什么,结果是什么,帮孩子分析故事的发展逻辑。
也有用流程图帮孩子解题的,第一步,第二步,第三步 ... 这是分数比大小的所谓“蝴蝶法”,说实话檩子是第一次看到有这种比大小的。
6、多重流程图,分析因果关系
Multi Flow Maps - Cause and Effect
这个也称因果关系图,用来帮助孩子分析一个事件产生的原因,和它导致的结果。当中是事件 Main Event,左边是事件产生的多种原因,右边是事件导致的多个结果。基本图形是这样的:
用这种图分析龙卷风的起因和带来的影响 ...
这张是童书里的著名人物大卫小朋友,他去学校后,做了哪些事,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,用这个思路帮孩子分析自己在学校里的种种遭遇,明白自身行为和这些遭遇之间的关系,会很有趣。
因果分析图很容易理解,也很好用,特别有助于帮孩子锻炼思维分析能力。
7、括号图,整体和局部的关系
Brace Maps - Part-Whole
这种图我们平时用的很多,分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。基本形状是这样的:
比如,用来帮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,一小时的构成 ...
帮孩子学雪人相关的词汇
甚至,对地图进行拆借,加深对一个国家地理构成的记忆和理解。
8、桥状图,类比或类推
Bridge Maps -Seeing Analogies
这是一种主要用来进行类比和类推的图。在桥型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,然后按照这种相关性,列出更多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。基本形状是这样的:
看这张,也许更容易理解 ...
还是觉得有点不明白?看这些例子就很清楚了。横线上端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动词,下端是对应的身体部位,在 as 前后,上下关系是一致的,所以也叫类比图。
比如,这是以儿童文学名著里的人物做类比, Wilbur 是《夏洛特的网》里的人物,Willy Wonka 是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》里的人物 ...
用在数学上,做类推 ... 这种练习我们小时候其实也做过很多次,只不过没有 “桥图” 这个概念的引入。
思维导图的常见方法相关文章:
★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法
★ 脑力提升
★ 思维导图书籍:磨砺社交技能的10种方法
★ 速读练习办法
★ 怎样才能增强记忆力
★ 《关键对话》读后感五篇
★ 快速阅读的训练原理、办法 关于怎样进行自我速读训练
★ 关于读书常见的十个问题
★ 关于提升右脑功能的方法
★ 全脑速读书籍推荐及全脑快速阅读的方法
上一篇: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有哪些
下一篇:如何提升自己思维导图的脑力